又是一年蝉鸣声起,又是一个七年级的尾声。讲台下张张初入校园尚显稚气的脸庞,出落出几分少年的骨相。在这所学校里的教书匠生涯,正满二十年。
又是一年蝉鸣声起,又是一个七年级的尾声。讲台下张张初入校园尚显稚气的脸庞,出落出几分少年的骨相。在这所学校里的教书匠生涯,正满二十年。
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当一辈子少女,但体力和精力的日渐流失,无时无刻不在冷静提醒:“人到中年,你早已不再年轻!”终于混成了“老教师”,行走校园,颇有三分“德高望重”的良好感觉。有时观望年轻朝气的同事们,也会回想初出茅庐的自己,有过青锋刚出鞘的犀利和锃亮。如今光芒敛去,锋芒不再,工作生活似乎逐渐钝化:“恨铁不成钢”的痛心疾首,换成了“佛渡有缘人”平静淡然;与学生相拥欢呼或抱头痛哭的沉浸式激情,换成了适当的分寸和距离,换成了课后一杯茶,无事一身轻……
也会感慨岁月这空空妙手,不免涌上些许失落与闲愁。但细细品味,时光毕竟还算有情,它始终不愿亏欠一个人漫长的专注与付出。作为一名资深老师,我并非一无所获。
不时有年轻老师请教:“韩老师,你的课堂纪律怎么这么好,看你对学生也不怎么厉害啊?”年轻时的我是很想做个“厉害”老师的,曾口出豪言:“我的目标,就是让学生见我如猫避鼠,三米开外闻风丧胆!”以声色俱厉为荣,歇斯底里咆哮课堂也是家常便饭。看到学生因训斥苛责而屏息噤声便洋洋自得,觉得自己雷霆手段,恨不得马上拉领导来参观一下何为“治班有方”。直到多年之后,我才读懂了学生眼中的不满与厌憎。其实班级管理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,靠震慑得来的秩序只是一篇看似漂亮的锦绣文章,一盘散沙迟早崩盘。
每一个老师都该反思:害怕、畏惧这种心理状态,是牛马对皮鞭的态度,是奴隶对主人的态度,绝不该是学生对老师的态度。“爱的教育”已被我们说了很多很多年,它不该是一个幌子,一个口号,一种粉饰。只有发自内心的关怀,才能收获学生的尊重与信赖,才能做到让学生“亲其师信其道”的“不治而为”。
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,带“差班”的时间比较多,没有留下职业心理损伤那是不可能的。有一个班毕业多年之后,还会不时做关于这个班的噩梦。因为那时除了外强中干的厉声叫嚣,从没有想过要走近他们。后来几届,我和这些成绩算得上糟糕的孩子们相处极其融洽,现在时常回校看望、逢年过节问候的也是他们。有一个学生说过这样一个细节:“上课起立问好的时候,只有你对我们说:“请坐!”一个“请”字就能让他们如沐春风,可以想到他们师生关系上的欠缺与匮乏。许许多多不起眼的细节,让他们感觉到了被尊重。他们对批评早已习惯,可当他们喜欢上了你,就不愿再让你失望!
“ 水至清则无鱼”,把对学生的关注当成警察办案,法官审判万万不可取。学生长时间笼罩在高压之下,行动战战兢兢,心理怎能健康阳光?而打着“为你们好”的名义,肆意占用学生本已少的可怜的下课时间,甚至披着堂皇的外衣,让学生捧着饥肠陪你做戏到深夜的行为,更是我非常痛恨的。只疼爱自己的孩子,却把学生看作不知疲累,无需吃喝的机器,看成自己事业提升的垫脚石,这样的教师无论取得怎样辉煌的成绩,都背离了教师的初心。
爱,不是偶尔抛洒给学生的一点糖果和文具,是应待生如待子,是应该“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。教师是一个有温度的职业,严格不等于严苛。我很庆幸,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为我打磨去了锐气与毫无必要的“雄心”,让我眼里能容得进沙,让心里能容得下爱。
无锋未必是钝刃,也许是另一种境界的圆润与通达。
(本文来源于【凤凰网河南】,经【凯升融媒】编辑,转载此文请标明原作者,保持文章完整性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)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uaisuzugao.com/523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