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了目标之后,还要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。有人会说,目标和计划有什么区别吗?我们都明白,目标并不等同于现实,二者之间也有一段距离,就像隔着一条河流。可是,河有深有浅,有窄有宽,有的河流中间甚至波涛汹涌。而要跨过河去,就必须要有过河的方法。这个方法,其实就是计划。所以说,当我们树立了一个目标之后,就要立刻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,这样,朝着目标前进才有路可循。
人们都说目标指引一个人的行动,它如航海中的灯塔,那路线就是通向灯塔的路线。只有目标是不够的,还要有计划。有些人制定了目标后,就马上开始行动,但往往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导致无法实现目标。也有些人因为制定的目标比较长远,一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,在拖延中品尝着失败的滋味。
有一家公司为了激励员工,制定了一项政策,当一个月的销售额达到20万时,就可以免费去海外旅游。有一个员工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,就是得到免费旅游的机会。他的工作态度不但开始变得积极了,而且他还制订了一个销售计划。他告诉自己:要想一个月的销售额达到20万,每个月工作25天,也就是说每天要有8万元的业绩。要想做到8万元,至少要拜访 10 位客户。那么,一个月就要拜访 250 位客户。计划做到这里还没有完结。他还问自己,这250 位客户在哪里呢?自己是不是已经把拜访的行程安排到这25天的工作日程中了?在这些客户中,有哪些客户买东西的可能性最小呢?还需要再预备多少客户呢?当他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掉时,一份完美的计划就出炉了。按照这个计划行事,他终于实现了白已免费旅游的梦想。

在制订计划时,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,那就是制订的计划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。简单地来说,过河,既可以划船,也可以游泳。但是如果你不习水性,那么你想游泳过河就是痴心妄想。一个不务实的计划,即使再完美,也不过是镜中花、水中月。虽然这样的计划能在短时间内激起人们对未来的憧憬,并能满足人们的成功欲望。但是,计划不能初执行,不仅不能给人带来行动的动力,还会使人逃离现实。这是一个高中生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制订的计划:
每天五点起床,先背英语单词;六点开始背化学公式;七点去上学;七点半在学校上早自习,做十道练习题;上午,仔细听老师讲课;课间操,背十五个英语单词;中午,做一张物理模拟试卷;下午,仔细听老师讲课;下午自习,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;晚上七点半,复习当天所学的功课;晚上八点半;做一套数学模拟试卷;晚上九点半,做十道化学题;晚上十点半,写一篇作文;晚上十一点半,睡前背语文课文;晚上十二点。睡觉。
初看这份计划,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有心而且很用功的学生的计划。不过,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这份计划,就会发现这个学生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在了学习上,每天只有五个小时的睡觉时间,而且没有任何课外生活。对于这样的一份学习计划,又有几分可操作性呢?又有几项内容可以实现呢?

如果计划没有操作性,那么计划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。所以,我们在制订计划时,一定要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,否则,就不能制订出务实的计划,更不能保证计划能够被执行。
总之,计划是行动的路线,只有一个定整而务实的计划才能让我们顺利实现目标。假如我们在行动前,能够考虑各方面的因素,精心制定一个计划,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将事情做得很完美,目标也就唾手可得了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uaisuzugao.com/809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