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是诗的国度,且有着历史悠久的优良传统。
中国的老百姓从骨子里就受到了优秀诗歌的熏陶,谁人都可以随口背诵几句唐诗。由此可见,优美的古诗已经极其自然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了。
中国的诗歌,是很讲究韵律的。无韵的句子排列,犹如打麻将中的“十三不靠”!你能说这是一手好牌吗?那也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已吧。
诗歌的韵,又分很多种。实话实说,老朽并没有认真研读过,但下面提及的几点,还是有些感触的。
例如一:
岁月是把杀人刀,
不觉之间催人老。
……
(邀友续句)
原诗的第一句是仄起平收(岁一刀),第二句是仄起仄收(不一老)。
按照一般写诗的规律,第三句应是仄收,第四句应是平收一一情绪才好扬起来。
可按原诗的顺序,如果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是仄收的话,给人的感觉就不够“顺溜”。
因此,老朽即将原诗句的次序调整为:
不觉之间催人老,
岁月是把杀人刀。
老朽想说的就是,如果第一句是仄起仄收的话,那么第二句的尾字必须收于平声,就算想尽办法也得找补回来,否则就会在诗句的韵律上,让人觉得别扭。
例如二:
诗歌的韵,有“窄韵”和“宽韵”之说。按老朽的理解,所谓“窄韵”,指仅限于同韵母的字(但又绝非同音节的字);而“宽韵”就可以适当地放宽一些一一只要能让人感到“还说得过去”,就行吧。关键还在于诗句所能达到的意境,或诗句很有新意,一般是会得到人们认可的。
老朽为友友“芍药依牡丹”所做原诗的“续句”:
杏美争春墙外迎,
兰花润雨细无声。
缠绵紫燕忠贞爱,
明媚春光任我行!
严格说来,“迎”、“声”是同韵,而老朽所做“续句”尾字的“行”,却只能属于“宽韵”的范畴了。但又因“差不多”,且诗句“明媚春光往我行”比较招人喜爱,于是,竟还获得了友友们的认可和点赞。
例如三:
同样一首七言短诗,四句的押韵格式也可以是各不相同的。
前文所举的实例说明,一般的大多数,都是一、二、四句押韵,这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。
第二种:
也可以是一、二句押一种韵,三、四句押另一种韵。
老朽为友友“馨漪婉风”原诗所写的“续句”:
榭外东风醉暖春,
闲庭翠柳抚黄昏。
娇莺细语传佳信,
怎奈身旁少知音。
即是前两句用一种韵(春一昏),后两句又选用了另一种韵(信一音)。尽管两种韵很相近,但仔细品读,还是有区别的。
第三种:
也可以是一、三句不论韵脚,只要二、四句押韵即可。
老朽为友友“江枫渔火梦江南”所做原诗的“续句”:
牧笛声声追落日,
炊烟袅袅待归人。
幽幽小院斜阳里,
美好生活重意真。
即为二、四句押韵(人一真),而其中的一、三句可不讲韵(日一里),但诗句中的平仄关系还是需要注重的!
第四种:
当然,也有四句诗都押韵或押近似韵的(比较少见)。
老朽为友友“篷舟吹取三山去2”所做原诗的“续句”:
四季轮回又一年,
峥嵘岁月夜无眠。
回眸往事天边远,
春暖花开在眼前。
四句的尾字(年、眠、远、前),一、二、四句是押ian韵,而其中的“远”是在近似的韵脚an上。但请注意,第三句的尾字一定是仄声!否则,在韵律方面也会让朗读者感到别扭的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uaisuzugao.com/866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