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在前面
今日小确幸:回顾梳理读书笔记,让内心由内而外感受到积累的力量。
今日微观点:短期写读书笔记难以看到成效,持续一直保持日更输出,变化会潜藏在每一个起心动念中。
——————
今天回顾梳理了一下,从过去几年不连贯写读书笔记,到去年开始带小伙伴们在知识星球每日输出微写作,让自己养成了每日输出读书笔记的习惯,到现在已经快满一年啦~
回顾这个过程,潜移默化锻炼了自己轻松输出,且随时随地可快速输出读书笔记的习惯,这是日拱一卒的力量。
读书过程,不少人会越来越意识到及时记录的重要,读后写下来会更好促进思考,辅助内化。
期间随着写的过程,也常听身边人说,读了无感,不知写什么,或陷入为写而写。
如何从这种状态中出来呢?
结合我这几年写读书笔记的经验,提炼3条适合不同阶段尝试的路径。
路径一→走直路
刚开始写读书笔记,要学会走直路,起点越简单越好。
如何找简单的起点呢?反过来看,可以回顾过去写笔记时,给自己带来了哪些阻力。
比如说常见现象有:
读了所选的书后无感,对于该写什么不知从而下笔,没有时间来输出······
面对常见状况,可从以下3点去优化:
? 重视选书
可以从过往读过觉得很值得重读的书再去拿出来读,同时尝试输出相关思考笔记,这样会降低输出的难度,加以辅助培养写读书笔记。
? 固定模板
如果刚开始对于笔记还比较难以下手,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固定的输出模板,也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作者分享的方法套用,这样能减少每天去思考怎么写的时间,直接借助模板来练笔。
? 固定时间
刚开始若想拥有一个自主输出的习惯,可先从固定一个时间来输出巩固,避免因时间不可控而难以写,比如明确固定早上或晚上的某个时间段,到了时间就只能让自己写。
用好【走直路】这条路径,能减少选择犹豫的时间,更好将时间用在如何能写上,而不是纠结犹豫能不能写中。
路径二→试弯路
当借助前面的直路养成了一定写笔记习惯后,要开始尝试走一些弯路,给自己的笔记增添难度,也赋予新的意义,进而才能更好激发持续写的动力。
怎么试弯路呢?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,去梳理不同路径目标。
? 有写的基础,不止于写完
当养成写的习惯后,不要止于写完,而是要多一些思考,写完的东西,自己会怎么用?如何能持续用?
在这条弯路中,可多探索写的需求是什么,从写中明晰需求,又从需求中完善写。
? 有写的过程,不止于写好
笔记的意义,不在于写的好坏,而在于每一次写好后,能够给自己增加多少新启发和新认识。
在这条弯路中,多挖掘如何能提升写的思考深度,从过程中锻炼思考,在思考中提升写。
? 有写的结果,不止于写成
写了30天、60天,甚至更长时间,都不是关键,关键有了这些积累后,自己会从笔记中持续获取什么新知。
在这条弯路中,多回顾梳理写成能够应用的点有哪些,从写的结果中获取新知,方能从新知中助力成长。
主动多去【试弯路】,能在未来面对种种不确定性时,让自身更好灵活自如应变。
路径三→巧上坡
笔记为何有用?
它不是单纯的一份思考,也不是简单的复述。
当能在笔记中从不同路径去练习时,随着不同路径的熟练,会带领自己爬上一些山坡,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,从而带领洞见专属风景。
所以在保持节奏输出读书笔记时,要多结合前面两条路径的练习,学会巧上坡,让前面积累起来的经历,助力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体系。
如何构建专属体系的坡道呢?
? 明需求,做梳理
在不同阶段,根据自身需求,学会定期将过往笔记进行归类汇总,从单点中,进行串联,促进深度与广度的交叉,汇聚成不同的面。
? 多体验,做迭代
笔记写完不是目的,也不会因为写了,就都变成自己的知识,更多还需要融入生活应用。
笔记要用,才会有用。体系要建,才会能成。这个过程要学会多放在不同坡度中去练,增加对不同情境的体感。
想要做到【巧上坡】,不强迫一下子要爬上一个大坡,而是可从一个小坡中先试爬体验,也就是一个小体系中切入,进而累积成更大的体系。
写读书笔记的这3条路径,就像新手学开车到修炼成老司机的过程:
【走直路】就像考驾照阶段,定点定路线来练习;
【试弯路】就像刚拿到驾照,慢慢尝试不同道路;
【巧上坡】就像一个老司机,能够随时自如掌控。
对号入座,你觉得自己当下写读书笔记处在哪条路径上?未来又希望体验怎样的路径呢?
............试读结束............
查阅全文加微信:3231169 如来写作网:gw.rulaixiezuo.com(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)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uaisuzugao.com/148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