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情况是,父母记得子女的生日,而子女记得父母的生日要少一些,即便记住了有时又会搞忘。在老家是按照农历过生,小时候连自己的生日也会搞糊涂,为什么每年都不是在同一天过生。慢慢长大之后,才算搞明白,原来还是在每年的同一天过生,只是参照的不是阳历而是农历。
没有电脑和互联网之前,要去记农历生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需要翻日历。那时连台历都很少,一般情况下买一张画报贴在墙上管一年,下面就有日历,对应着阳历和农历。到了元旦,取下原来的画报,贴上新的,预示着农历新年快要到了。
妈妈的生日是上大学之后才记住的,用上了电脑,连上了网络,查阅阳历阴历方便了许多。后来,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,各种日历***PP软件出炉,并具备提醒功能,想要搞忘都不容易,因为到点会提醒,不得不说真好。
小时候由于生活条件差,那时家里用水需要挑,有段时间妈妈挑水。看到妈妈辛苦的样子,我就说等我长大有钱了,就安装自来水,这样就不用辛苦挑水了。家庭成员过生当天的待遇是,早上吃两个鸡蛋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这个习惯自然就取消了,因为让吃两个鸡蛋,可能将成为负担。
如今在城市,过生吃生日蛋糕都习以为常。可当年在农村,吃生日蛋糕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情。记得妈妈50岁生日的时候,自己还在上学,于是回家祝福。花了25元在镇上买了一个生日蛋糕,晚上和亲戚一起吃的时候,听到价格有人说25元可以买3斤猪肉了。
现在的小孩真幸福,想看什么节目就看什么节目。那时的我们,看电影是最高兴的事情。上小学的时候,有一次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《世上只有妈妈好》。那时学校条件差,就找了大礼堂,用了几块黑布把窗户给遮起来,摇身一变成了“电影院”。看着看着电影,眼泪就流了出来,不少同学开始哭了起来。这是记忆中第一部打动自己的影视作品。
小的时候没有条件,不像现在的小孩可以学这样那样乐器。今年4月女儿报名学乐器,我也跟着报名学习吉他。出于给自己培养一种爱好,让生活增添乐趣,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自己的“我要学”与女儿的“要我学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于是,只要有空就摸一摸吉他,我的目标很简单,只要把简单的歌曲弹会能唱就行了,不用去考级什么的;如果能进一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,那就再好不过。
想起自己在2018年整理出版的书《跟着感觉走》,责任编辑在设计封面时,用了这样的意境:一个人拿着乐器,走在大海边。这个画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尽管画面上看不出来拿的是什么乐器,猜想应该就是吉他吧。
想到妈妈过生,还是表演弹唱一首,那就唱《生日快乐》吧,因为这首歌简单。于是在网上找了伴奏操练起来,因为其中一个和弦实在不好按,自己就更换了这个和弦,发现也能把曲子连起来。学习吉他才搞懂,原来曲调和伴奏是两码事情,曲调是唯一的,而伴奏可以多种,既可以简单,也可以复杂。作为初学者,自己就选择简单的进行练习。自己还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歌曲串烧,把《送别》《妈妈的吻》《潇洒走一回》的某句给连了起来,听起来还有模有样。
这次时间来不及了,后面把《妈妈的吻》学会了,弹唱给她听。“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,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,妈妈曾给我多少吻,多少吻”。
............试读结束............
查阅全文加微信:3231169 如来写作网:gw.rulaixiezuo.com(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)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uaisuzugao.com/3644.html